close

引用【經濟日報╱記錄/王茂臻、葉憶如】
2008.11.28 02:47 am





今年四、五月有本書叫《黑天鵝效應》,談極不可能發生的事件爆發後,人們才發現,長久來習慣注意已經知道的事情,卻再三忽略不知道的事。金融海嘯的發生給各國政府機關上了一堂風險的課,包括連動債要在信用風險無虞下才有保本,經濟學家發展出來的模型賺錢都有很多前提…但黑天鵝效應也指出,前提都已經改變,大家要重新思考如何解決。尤其金融經濟各個層面環環相扣,一旦發生問題,信用、系統風險就一一浮現。

過去投資人只要人家說會賺錢就去買,並不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。證期局面對很多來申訴的投資人,大部份都說是被不當銷售,但仔細了解,卻是投資人真的不夠了解自己,賠超過容忍程度,就說是不當銷售。商品有各式各樣,屬性也不同,例如集中市場流動性高、具有公平評價,而店頭市場流動性較低,容易有系統性及評價風險等,投資人真的要去了解商品本身和自己的風險屬性。

尤其做高槓桿的操作前,要先評估自己的口袋有多深,不然商品抉擇對,現金不夠,短期下挫可能被追繳保證金,也會被迫離開市場。此外投資也需配合生涯規畫,例如生活開銷的錢不適合拿來長期投資,有些小孩拿父母的錢去買低流動性商品,當父母需要錢不夠用時就會產生糾紛。

同時要透過合法管道購買投資商品,證期局收到申訴案件中也常遇到地下保單、地下期貨或非法境外基金等,許多是遇到親友介紹就衝動購買。經此金融海嘯,許多人都因此上了一堂課,也開始了解並檢討反省,認清自己的風險屬性、自己的能力,為再度進場做好準備。

至於投資工具方面,就主管機關的立場,債券市場這幾個月的確萎縮很多,為鼓勵公債市場,證期局也邀請國庫署和央行溝通,希望能建構一些較高殖利率或是一些具利基的新商品出來。就像大文豪狄更斯所說:「這是一個光明的時代,也是一個黑暗的時代」。投資人如果全面看多或全看空,就會造成流動性危機,這需要靠一些專業機構好好的分析設計出好的商品,介紹給投資人。

過去業者會抱怨證期局高度控管、基金審核時間太長,影響創新與國際化速度,站在金管會立場,未來鼓勵創新立場不變,但我也希望業者與通路的銷售機構要用功,不僅要了解商品與客戶屬性,更要寫出客戶看得懂的公開說明書。理專去發掘潛在客戶時,不能只拿實際資產作選樣指標,也要考量風險。未來金管會也打算讓連動債發行前先有一個機構去審核,針對目標消費者,商品要賣給適合的人,對銷售發行管道控管也會更多。

PS.馬可小建議 首先投資人有時候必須要判斷自己是哪一種屬性的投資者 積極 穩健 保守 擇其一 第二 投入的資金也要對生活上沒有衝擊性的 第三 銷售業務員的推薦再配合自己的判斷及研究 畢竟自己的錢也要負很大的責任 這次的全球財務分配 或許是大家機會來臨的時候了 大家共勉之~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馬可Marco 的頭像
    馬可Marco

    馬可的秘密基地

    馬可Mar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